伴隨著手指在屏幕上輕輕地滑動,我們便關聯了整個世界,或成為親密朋友,或成為生意伙伴。在移動互聯網的新時代,你我之間、行業之間的信息壁壘已形同虛設。我們欣喜地發現,農業,這個一直被貼上“傳統”、“落后”標簽的行業也在迭代,并不斷向社會傳遞著這個行業的人和事。
在新的一年來臨之際,從事農業上游種子行業的你、我、他,將揮一揮手告別2016,心懷理想踏入2017。總有一些事讓我們記憶深刻,也總有一種力量催促我們繼續前行。
2016,這是最好的時代,也是最壞的時代。
猶記得新修訂的《種子法》正式實施后,行業人的那種歡欣;《農作物種子生產經營許可管理辦法》、《主要農作物品種審定辦法》、《農作物種子標簽和使用說明管理辦法》的修改通過,更是對新種子法細化的落地。自此,中國種業進入“依法治種”的新時代,這是中國種業變革元年的典型事件。
還記得在無證收購玉米案件上社會力量的推動。內蒙古農民王力軍無證收購玉米,被巴彥淖爾市臨河區人民法院以非法經營罪判刑、罰款,引起了社會大討論。國家糧食局11月對《糧食收購資格審核管理暫行辦法》進行了修訂,施行了十多年的糧食收購許可證制度被廢止。12月30日,針對這一案件,最高人民法院依法指令巴彥淖爾市中級人民法院再審。這是社會力量的體現,也是民主法治的進步。
更記得玉米臨儲制度取消給行業帶來的巨大震蕩,讓每一個涉及者都有著切身之痛。尤其是在東北,“入市無托倉豐滿,補貼剛喜糧又賤。逢年紅喜頻相告,樂憂相摻夜難眠。今迷茫,明何堪,地種何物可豐年?”這是當地農民流傳的順口溜,更是這個時期農民的真實寫照。“不破不立”,幫助農民度過陣痛期,為行業健康發展爭取時間成為我們的期許。
一件件大事告訴我們,中國種業正處于一個大變革時期。特別是隨著全球化、信息化浪潮的推進,我國種業競爭不再局限于國內,而是與世界種業巨頭開始較量。未來的競爭,不僅體現在種子產品本身,還體現在技術服務上,為農民創造價值是種業的立身之本。
2017,我們心懷理想,我們創造奇跡。
歷經滄桑終不改,洗盡鉛華呈素姿。種業是“國之利器”,更是良心行業,不管時代環境如何變幻,其根本不變,那就是為農民提供優質的產品和服務!
我們也欣喜地發現,行業人在時代浪潮中的堅守與努力。
我們看到,86歲的袁隆平依然奮斗在農業一線,努力實現其“發展雜交水稻,造福世界人民”的中國夢,并演化成為了“胸懷祖國,一心為民的堅定信念”的隆平精神。
我們看到,一群從國外歸來的精英選擇在祖國實現自身價值,比如“華智,為中國種業提供技術核動力”。
我們看到,越來越多的企業擯棄浮躁,回歸本真,比如“厚重河南、本分豫藝”;“專注田疇,做足500年”。
我們看到,有人“強優勢蔬菜品種線聯合,建中國的圣尼斯”,也有人“聚中華智慧之力量做好智能育種”。
…… ……
創造,需要智慧,也需要定力。無論你已年逾古稀,還是正值青春年少;無論你在田頭匆忙奔波,還是坐鎮后方運籌帷幄,只要對農業有情懷,只要對未來擁有期許,我們所在的這個古老行業就能煥發青春。我們都相信種子的力量,即便在冰冷的土地中,它會用盡所有的力氣積蓄力量,等待春風的召喚。
2017,我們不懼改變,相依前行;我們積蓄力量,破而后立!